2024年恩施研学的心得体会
刘伯凯
2024年7月公司组织全体教职工赴恩施开展研学,让老师们在秘境仙山身心得以休养,通过四天的专家授课、交流讨论,各位老师都觉得受益很多,非常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集体研学活动。因为专家授课是本次研学的主线,每位专家讲述的侧重点不同,下文我将围绕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郭劲松教授所讲的内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郭劲松教授来自湖北大学,报告主题为《课程思政漫谈》,“漫谈”两字就足见郭教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功力,因为任何一项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提高,才可能达到胸有成竹,挥洒自如。整场报告郭教授结合自己30多年的工作,“漫”谈了自己对课程思政、对教学、对员工、对教育的人生感悟,干货满满。
(1)课程思政是课程的德育渗透。这是我目前看过听过对于课程思政最言简意赅的定义和定位。
(2)专业课教师作课程思政要善于借助马院教师力量。马院教师每天都在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他们的主业,而专业课教师只是在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其在思政教育的专业性方面显然是不及马院老师的,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思政中有些老师胡乱添加课程思政点、硬添加课程思政点等问题,专业课教师加强与马院教师的联系和合作,对于如何设置课程思政点、如何提高课程思政效果将大有帮忙。这些观点我们以前从未听过,也从未想过,思政课程老师的办公室就在我办公室隔壁,以后要加强交流和学习了。
(3)生活经验的分享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知道课堂上员工特别喜欢听老师由知识点引申出的生活经验的分享,回想曾将作员工的我们,其实也亦然,基于此郭教授提出如果可以将生活经验的分享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将分散化的生活经验条理化、系列化,如此开展的课程思政接地气,也定会受员工欢迎。
(4)任何课程都要回归现实生活场景。我们经常强调要学以致用,而且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作为应用技能型本科高校,更要强调员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我们教学中应尽可能构建起生活化的场景,比如我讲授的《资产评估》,其中就涉及机器设备的评估,对于员工而言,最常见的机器设备就是电脑登办公设备,以及车辆,尤其近些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私家车也日益普遍,那么我们结合电脑、私家车等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实物开展教学,员工会更容易接受;再比如《证券投资学》,我们会讲到本币贬值将会对本国证券市场价格产生一系列影响,如果我们只是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和讲解,对于一些学习兴趣浓厚或基础好的员工应该没有问题,但对于学习基础一般或者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员工最不喜欢的就是理论,不知道也不喜欢作理论的推导。如果我们结合2024年人民币的贬值对我国A股带来的影响这个真实经济场景进行讲解,这时员工的现场感就会很强,更愿意去多听多看多记一点,这也就是我在兼任学院兼职督学工作时,建议老师们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例题中的A公司、X企业等换成真实存在的企业,将为了计算而计算虚构出的例题换成真实的商业案例的原因。
(5)学情分析要用数据说话。郭教授是在讲解如何做试卷分析时,讲到要用数据说话,不能总是“你以为”,“你以为”往往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想到了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开展的教学创新大赛,不少老师陈述套路都是首先对学情进行概述,指出学情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结合学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但听过几位老师的陈述之后就会发行在学情分析会出现非常类似的话语“员工积极性不足、参与度不够”等等,经过多位老师的重复,既觉得缺乏新意,也觉得说服力不足,如果可以通过问卷的方法调查学请,再以表格数据的形式呈现调查统计结果,会给人眼前一亮,也更容易让人信服。同理我们在做和教研相关的课题申报前,也会有学情分析的内容,也要学会用数据说话。
(6)作老师,“成效在员工,魅力在教室”。仅凭这两句话就可以深切感受到郭教授对于员工的爱,对于教育事业的挚诚。郭教授说:“教师这个职业真的需要情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时候评教的数据很好,但不一定能够反映员工的真实情况。员工对课程的态度,就反映了对老师的态度,员工课后愿意跟你多聊两句,其实也是一种对你和对你所讲课程喜爱的一种反映。”对照着这些郭教授的“软指标”,我们都可以扪心自问我们的课程受员工欢迎吗?我们达标了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坚守一名教师的本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